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公告栏

2025年04期
专题综述

湖南省水稻种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李文婷;刘辉;

水稻是中国三大主粮作物之一,其种业发展对于推动种业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湖南是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是湖南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阐述了湖南省水稻种业发展成效,剖析了种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建议从提升水稻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水稻种业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创制水稻优质新品种及打造“四链”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生态等方面,推进湖南种业创新发展。

2025 年 04 期 v.40 ;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23072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BJY165); 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2023JJ30312)
[下载次数: 25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海南省水稻育种现状与展望

程子硕;陈磊;张俊芳;刘功朋;曾翔;

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育种技术的突破往往会推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梳理了海南省1993—2022年的水稻育种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分析了水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为海南省水稻育种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策略。

2025 年 04 期 v.40 ;
[下载次数: 8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础研究

超级早稻叶片腹、背面光合特性研究

粟琳;石丹丹;宁文;纪美娜;吴仪;陆筱;欧阳翔;常硕其;

利用自主研发的水稻腹、背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方法,对超级早稻叶片腹、背面光合特性和光合产物转运等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供试超级早稻叶片腹、背面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个常规稻品种叶片腹面净光合速率高于背面,而2个杂交稻品种叶片背面净光合速率高于腹面,且随着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增加,腹、背面间光合效率差异减小。水稻叶片腹、背面光合特性差异受气孔密度、叶片厚度等影响显著,其中叶片背面气孔密度大、光合潜力大,对整叶的光合效率贡献更大。在水稻育种工作中应注重优化叶片背面的光环境,提高背面的光合能力,从而提高水稻群体光合效率,实现产量提高。

2025 年 04 期 v.4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1704); 湖南省揭榜挂帅项目(2022NK1010); 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Kq2402171); 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2022MS11)
[下载次数: 5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热带稻区水稻外观品质相关性状的QTL

刘法谋;黄智;郭梁;杜应超;邹林静;李达成;

稻米的外观品质对稻米市场价格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检测332份热带稻区水稻材料2 a间2个种植季中的精米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度、垩白粒率和透明度等6个外观性状,并基于水稻40 K SNP液相芯片的基因型数据,采用Q+K混合模型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7个与外观品质性状相关的QTL,其中7个QTL表现出明显的多效性,同时控制2或3个性状;11个QTL在2 a中被重复检测到,其中有6个QTL区域位于已克隆的粒型基因区域。研究结果为揭示稻米外观品质的遗传基础及后续基因挖掘与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 年 04 期 v.40 ; 援埃塞俄比亚农业职业教育第三期技术援助项目[(2021)商合促技字第37号]
[下载次数: 12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6个水稻两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研究

周义;李欣芃;郭杨;方雅格;郭洁莹;何强;张武汉;邓华凤;赵旺辉;刘爱民;舒服;孙平勇;

了解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对于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用种成本和促进杂交水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爽1S、Y58S、广占63-4S、龙S、晶4155S、汉2S等6个两系不育系为对象,研究了其开花习性。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不育系的不育性均表现稳定,爽1S、Y58S、晶4155S和汉2S的花期集中、午前花率较高,有利于制种;龙S开花历期较为分散、盛花期开花率较低,不利于制种产量提高;而广占63-4S受高温天气影响,导致闭颖开花,柱头活力很低,不利于在高温环境下制种。综合来看,爽1S的开花习性最优,其在当日集中开花时段内的开花率峰值最高(33.0%),第1天开花率(10.3%)和前4天的累计开花率(75.3%)最高,柱头最长(2.52 mm),单边柱头外露率(32.1%)、双边柱头外露率(37.9%)、柱头总外露率(70.0%)以及柱头活力系数(1.77)最高,每穗粒数最多(370.7粒),午前开花率、张颖角度、张颖时间、柱头宽度、柱头表面积和柱头体积排名第2。

2025 年 04 期 v.40 ; 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2025QK1006);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3NK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2000); 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2024CX03)
[下载次数: 8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遗传育种

抗稻瘟病水稻两系不育系海文486S的选育与应用

唐清杰;王惠艰;翟李楠;邢福能;严小微;

海文486S系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两系不育系湘陵628S为母本,以抗稻瘟病优质水稻品种华占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地多代选育而成的两系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抗稻瘟病、米质优、异交率高等优点,2021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海文486S与恢复系海恢7139配制的杂交稻新组合海两优7139,于2024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海文486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配组表现及繁殖制种技术要点等。

2025 年 04 期 v.40 ; 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ZDYF2024XDNY165);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1-92)
[下载次数: 4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长粒中粳稻两系不育系嘉1S的选育与应用

董俊杰;李友发;张馨月;富昊伟;

嘉1S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大学以两系粳稻不育系哈勃1S为母本、长粒优质粳稻品系B8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8代自交育成的两系粳稻不育系,202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嘉1S不育起点温度低,熟期早,米质优,抗稻瘟病,异交结实率中等,配合力较强,适宜选配早熟籼粳杂交水稻组合,所配组合浙大嘉两优610于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25 年 04 期 v.40 ; 浙江省“十四五”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21C02063-2); 嘉兴市重点研究计划(2024BZ20006); 嘉兴市科研项目(2024AZ10007)
[下载次数: 3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优质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荃广A的选育与应用

张云虎;俞程;陈琳;王慧;张从合;

荃广A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广8B为母本、荃9311B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利用分子育种技术筛选后再与荃9311A测交并回交多代选育而成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具有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米质优等特点,2019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并获得了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授权(CNA20191001577)。荃广A配组表现优,所配组合荃广优879、荃广优851和荃广优822均于2021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3个组合均比对照增产明显,生育期比对照早熟3.0~5.1 d。荃广优851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1级,荃广优879和荃广优822米质达到2级。介绍了荃广A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繁殖技术要点。

2025 年 04 期 v.40 ; 2022年合肥市重大专项(2021DX012)
[下载次数: 4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优质籼型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泰优808的选育

蒲靖;蒲建兵;匡应龙;柳苗苗;吴源芬;胡文德;张向阳;

泰优808是利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水稻不育系泰丰A和四川泰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水稻恢复系泰恢808进行配组育成的迟熟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穗大、高产、耐肥抗倒、耐热性强、米质优等特点。2020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00134),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2025 年 04 期 v.40 ; 四川省“十四五”育种攻关重点研发计划(2021YFYZ 0016)
[下载次数: 15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红米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红两优842的选育及应用

王珍珍;张宏伟;郝留根;易崇粉;杨春苗;郭慧;杨占烈;向关伦;黄宗洪;甘雨;

红两优842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以自育两系不育系879S与红米恢复系红恢842配组育成的红米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等特点,202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25 年 04 期 v.40 ; 贵州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2]一般104号,黔科合支撑[2022]重点028号); 贵州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GZSDCYJSTX2024-02); 贵州省育种科研基础平台创新能力建设(黔科合服企[2022]014号)
[下载次数: 6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繁殖制种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臻两优钰占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李贵明;何研;刘梦男;鲁振中;陈洲利;蔡清凯;刘文汇;

臻两优钰占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隆臻36S与钰占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臻两优钰占的亲本特征特性及其在福建的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2025 年 04 期 v.40 ;
[下载次数: 4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玖两优164高产制种技术

雷伏贵;

玖两优164是福建旺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利用33S与明恢164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玖两优164父母本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2025 年 04 期 v.40 ; 福建省种业企业培优项目(fjszyqypy2023007)
[下载次数: 9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优质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香两优贵福占高产制种技术

龙江辉;安畅;黄培英;郝留根;王际凤;向关伦;陈重远;张升龙;陈勇;褚崇胜;

香两优贵福占是由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与贵州鑫粒和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早熟两系杂交籼稻组合。该组合是由优质不育系黔香619S与优良恢复系贵福占配组而成,202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香两优贵福占的亲本特征特性及其在贵州省岑巩县的高产制种技术。

2025 年 04 期 v.40 ; 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黔科合成果[2024]一般068); 贵州省科协“新质黔沿”引领项目(2025XZQYXM-01);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2]重点025号); 贵州省水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GZSDCYJSTX-02); 贵州省农科院“揭榜挂帅”项目(黔农科JBGS[2024]01号);贵州省农科院科技创新项目(黔农科科技创新[2022]06号)
[下载次数: 2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栽培生理

氮钾配施对籼型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杨定国;熊昕;姜辰倩;黄礼英;田小海;张运波;

为实现氮钾配施栽培下籼型杂交稻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升,在2021年和2022年以籼型杂交稻Y两优900和荃优华占为材料,分別以常规施氮量180 kg/hm2(A1)、减施33%(A2)和减施50%(A3),常规施钾量120 kg/hm2(B1)、增施33%(B2)和增施75%(B3)为处理,分析在不同处理下,稻谷产量、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差异。随着施氮量的减少,Y两优900和荃优华占的产量、垩白粒率和总蛋白含量降低;增施钾肥可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综合2 a结果,与A1B1(常规施肥量)相比,A2B3、A1B2和A1B3处理能够提升水稻产量和整精米率,同时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其中A2B3处理的总蛋白含量较A1B2和A1B3处理低。综合不同氮钾配施组合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考虑到氮肥过量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推荐江汉平原地区最佳施肥量组合为减氮33%(A2)配合增钾75%(B3),即施氮量120 kg/hm2和施钾量210 kg/hm2

2025 年 04 期 v.4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2108); 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3HBSTX4-01)
[下载次数: 14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不同土壤类型与施肥处理对梦两优华占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芦睿;高翠民;程路凯;党静;吴晓娟;陈豫杭;田媛;邱含雨;吴寅;

为探讨3种不同类型水稻土中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及肥料利用率对施肥的响应,2022—2023年在豫南典型水稻土地区,选取白散土、黄胶土和潮壤土3个水稻土土种,设置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磷钾肥(PK)、氮钾肥(NK)、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进行了2 a水稻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施肥及土壤类型与施肥互作对水稻农艺性状指标、养分吸收量、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种不同类型水稻土中,不施氮肥处理(CK和PK)的水稻氮磷钾吸收量、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趋势不同,而施氮处理(NK、NP和NPK)除了NP处理的秸秆产量表现为白散土>潮壤土>黄胶土外,其余处理均表现为白散土>黄胶土>潮壤土。施肥显著提高了水稻株高、穗长、茎粗、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氮磷钾吸收量、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在各施肥处理中均以NPK处理最高,其中潮壤土中,NPK处理较其他处理的水稻氮累积吸收量、磷累积吸收量、钾累积吸收量、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5.2%~52.8%、11.9%~56.3%、13.1%~62.7%、5.2%~39.6%和13.1%~52.7%,黄胶土中分别提高10.9%~52.5%、8.5%~53.7%、4.6%~55.8%、9.3%~44.1%和9.6%~86.6%,白散土中分别提高13.7%~75.8%、9.4%~77.6%、6.5%~73.0%、6.8%~35.5%和7.6%~71.7%。在本试验中,水稻对钾肥的利用率最高(54.0%~61.7%),其次是氮肥(38.8%~46.0%),对磷肥的利用率最低(8.1%~17.5%),氮肥和钾肥利用率均表现为白散土>黄胶土>潮壤土,而磷肥利用率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综合考虑水稻农艺性状、养分吸收量、产量、肥料利用率等指标,3个水稻土土种均以NPK为最佳施肥处理,依据白散土、黄胶土和潮壤土土壤质地和肥力,建议在黄胶土上推荐本研究氮磷钾施用量,在潮壤土上适当减施磷肥,在白散土上适当增施氮肥、减施钾肥,从而实现水稻高产优质。

2025 年 04 期 v.4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200200);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项目(2024ZC054)
[下载次数: 29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杂交水稻组合作再生稻初步试验与评价

董韩逸;卢含思;周跃良;熊伟;邹云;林立东;温海若;温圣贤;

以杂交水稻组合Y两优9918为对照,对14个杂交水稻组合进行再生稻比较试验,主要从组合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稻瘟病抗性等性状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对品种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深两优475、两优南晶香占、两优1619、恒两优南晶香占、两优2019、桂香优169具有再生力强、产量高、稻米品质优等特点,适合在长沙地区作再生稻种植,其中,深两优475表现最优,可作再生稻规模化推广应用。

2025 年 04 期 v.40 ; 湖南省烟草公司永州市公司科技项目(2022xczx-108)
[下载次数: 12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玮两优8612作机收再生稻周年产量21 t/hm2高产栽培技术

杨剑辉;黄国胜;史勇敢;熊智军;张选文;熊丽;何隆鑫;林文雄;刘木华;邵彩虹;杨远柱;

机收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波动较大,制约了机收再生稻周年产量的提升及再生稻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结合玮两优8612在2023—2024年机收再生稻高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了其作机收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供再生稻推广和种植人员借鉴。

2025 年 04 期 v.4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D2301004);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基础人才项目(JXSNKYJCRC202215)
[下载次数: 6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杂交水稻》征稿启事

<正>《杂交水稻》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办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科技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5-3956,CN 43-1137/S,主要宣传报道国内外杂交水稻领域的最新成果、进展、技术经验和信息等。期刊曾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三届湖南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湖南省“湖湘优秀出版物奖”,获得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等荣誉称号,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等。

2025 年 04 期 v.40 ;
[下载次数: 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393,501

下载中心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

 

 

本刊采用的中国知网腾云采编系统已于近日内完成升级改造,为此,自即日起本刊启用新的网刊网站,网址为 https://zjsd.cbpt.cnki.net为防止不法分子假冒本刊投稿系统诱骗作者,我刊郑重声明 https://zjsd.cbpt.cnki.net为本刊目前唯一投稿网址,其余均为假冒。稿件相关信息均通过本刊邮箱zjsdzzs@163.com通知。请广大作者投稿时注意核对,谨防上当受骗。

 

《杂交水稻》编辑部

2025年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