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首发
优质抗倒高配合力水稻恢复系5HR015的选育与应用
杨龙树;张从合;严志;申广勒;陈祖龙;5HR015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优质、抗倒恢复系安选6号为母本,优质、高配合力自育恢复系YR0822为父本,经过多代系选培育而成的优质、抗倒、高配合力水稻恢复系。该恢复系携带Pi2抗稻瘟病基因,对两系不育系有较强的恢复力,其配组的组合银两优506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Q两优506和徽两优608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5HR0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配组表现、繁殖制种技术要点及应用前景。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福兴优六三丝苗的选育与应用
陈家银;福兴优六三丝苗是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福建农林大学合作,用福兴A与六三丝苗杂交配组育成的迟熟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晚稻种植。在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区域试验中,该组合平均生育期122.1 d,2 a平均产量8.69 t/hm2,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NY/T 593—2021)1级,中抗稻瘟病,202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直播栽培模式下适宜再生稻品种筛选研究
邵德意;孙启航;李万鹏;林鑫;郑淼文;张祥覃;清毅;龙宇;尹合兴;田冰川;以15个水稻新品种为研究材料,以丰两优四号为对照(CK),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基于直播模式下适宜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再生季穗两优丰山丝苗、品香优智15、菁两优溢香丝苗、腾两优1818的产量分别比CK增产6.89%、5.43%、4.80%、4.80%;品香优智15、菁两优溢香丝苗的每穗总粒数高于CK,属于重穗型品种;穗两优丰山丝苗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再生率均高于CK,属穗粒兼顾型品种;腾两优1818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再生率均高于CK,属多穗型品种。腾两优1818两季产量均高于CK,再生能力强,适宜作再生稻种植。头季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再生季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产量与头季有效穗数、再生季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直播密植条件下,头季产量主攻有效穗数,形成较大的库容量,再生季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总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再生季随着灌浆期温度降低,米质整体优于头季,其中泰香9608、华两优8018再生季的胶稠度优于CK,食味品质较优。腾两优1818两季总产量14.23 t/hm2,再生季整精米率67.27%、垩白粒率24.96%、垩白度8.10%、直链淀粉含量17.06%、胶稠度49.17 mm、碱消值6.03级,适宜作再生稻种植。
杂交水稻制种不同特性母本适宜机插密度研究
王明;雷斌;张维亮;易运运;刘建华;刘爱民;以不同株型和分蘖成穗特性的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为材料,设计4种机插密度,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不同制种母本生育特性、茎蘖动态、最高苗数、每穗总粒数、异交结实率、产量和种子质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播始历期、异交结实率、杂交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等影响均较小,对抽穗历期、最高茎蘖数、每穗总粒数、成穗率、病粒率、产量等影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株型和分蘖成穗特性的母本制种,应选择适宜的机插密度:株型紧散适中、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中等的母本如荃9311A适宜20.0 cm×21.0 cm(A4)的稀植机插,可减少用种量和育秧成本;株型较分散、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的母本如粒68S适宜20.0 cm×15.0 cm(A2)的中等密度机插;株型紧凑、分蘖力弱、成穗率高的母本如955S则适宜20.0 cm×13.0 cm(A1)的密植机插。
高柱头外露率中粳糯稻不育系嘉115A的选育与应用
张呈祥;陆金根;高荣村;嘉115A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高柱头外露率、矮秆抗倒、中粳糯稻新品系嘉115B为父本,以BT型不育源供体嘉60A为母本,测交后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迟熟中粳糯稻三系不育系,具有株型理想、矮秆抗倒、配合力较强、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等特点,2024年1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利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糯稻新组合嘉糯优4号(嘉115A/嘉恢004)于2024年7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春优167作连作晚稻的适宜播期、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初步研究
张翯;薛占奎;任雪莹;施佳炜;高健苗;刘凯丽;为探究春优167在浙江金华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的适宜播期、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共设置6个播期、4个栽插密度、6个施氮量处理,分别开展3组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春优16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春优167的全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综合考虑前茬早稻收割期、秧苗适龄移栽以及安全齐穗的要求,确定春优167在金华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的适宜播期为6月24日—7月6日。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但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减少,产量先增后降,栽插密度为20.0万丛/hm2(栽插规格25 cm×20 cm)时的产量结构最为协调,产量达到最高。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量为210 kg/hm2时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高,产量最高。综上所述,为实现春优167在金华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时的高产稳产,应在6月24日—7月6日播种,栽插密度为20.0万丛/hm2,施氮量为210 kg/hm2。
施氮量对优质杂交籼稻G优325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李立江;李敏;张佳凤;姬广梅;罗丹秋;江学海;田晋钰;罗锡坤;蒋明金;以优质早熟三系杂交籼稻G优325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0、60、120、180和240 kg/hm2),研究施氮量对G优325产量、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蒸煮与营养品质、淀粉RVA谱特性和米饭食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G优325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施氮量18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显著增产18.37%~48.46%。随着施氮量增加,G优325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逐渐降低,胶稠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逐渐降低,消减值和糊化温度逐渐增加;米饭食味品质逐渐降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的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提高0.55%~1.46%、0.74%~2.48%和0.80%~4.17%,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分别增加4.10%~25.32%、19.30%~42.45%、12.13%~27.52%和2.15%~17.65%,直链淀粉含量降低1.31%~7.73%;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分别降低3.95%~25.05%、1.15%~14.50%、1.80%~13.43%和7.58%~38.48%,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分别增加27.49%~145.03%、1.41%~6.79%;米饭外观、口感和综合评分分别降低2.98%~8.80%、5.14%~9.72%和1.21%~11.71%。综上所述,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能提高G优325的产量、稻米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稻米外观品质和米饭食味品质均有变劣趋势;施氮量为120 kg/hm2时,可协同实现G优325的高产和优质。
氮肥运筹与生长调节剂对爽两优138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梁玲玉;文帅;王月丽;罗龙欣;祝海竣;段照;赵旺辉;王学华;为进一步探索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2023年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以爽两优138为材料,设置再生季氮肥运筹和生长调节剂两因素裂区试验。其中氮肥(纯N)运筹设3个水平,分别为促芽肥50 kg/hm2、发苗肥100 kg/hm2(F1),促芽肥和发苗肥各75 kg/hm2(F2),促芽肥100 kg/hm2、发苗肥50 kg/hm2(F3);生长调节剂处理设3个水平,分别为清水(J1)、多效唑30 g/hm2(J2)、细胞分裂素30 g/hm2(J3)。研究了氮肥运筹和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重和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和生长调节剂处理会显著影响再生稻产量,产量最高的F3J3处理比不施生长调节剂的F1J1、F2J1、F3J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67.09%、34.23%和41.43%,且在产量构成因素中,F3J3处理的有效穗数最高,同时其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重施促芽肥(F3)能显著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产量;喷施生长调节剂也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从而提高产量,且细胞分裂素(J3)的喷施效果优于多效唑(J2)。综上所述,本试验最优处理为F3J3,即施促芽肥100 kg/hm2、发苗肥50 kg/hm2,喷施细胞分裂素30 g/hm2。
汨罗市再生稻高产攻关技术集成示范实践
李壬湘;王璟媛;许靖波;杨璐;黄思娣;王依;吴朝晖;2019—2024年,在汨罗市弼时镇明月山村开展再生稻高产攻关技术集成示范。通过实施优选良种、早播早插、增种加密、分段施肥、科学管水、绿色防控、低桩低损等技术措施,该技术集成连续6 a进行示范推广。经省、市专家联合组织现场机收测产,除2023年周年产量为15.99 t/hm2外,其余年份周年产量均超过18.00 t/hm2,2022年最高,达19.57 t/hm2。示范推广期间,汨罗市再生稻种植面积达1.98万hm2,显著提升了区域粮食产能。同时,农户再生稻种植效益较双季稻增加3450元/hm2。详细介绍了开展再生稻技术集成示范的主要做法、关键技术、实践成效、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为类似生态条件地区再生稻推广提供参考。
优质桂南杂交早稻新组合禾两优臻占的选育与应用
吴全清;韦志传;白玉洁;廖东翠;陈俊长;吴全满;黄一峰;班兆丹;禾两优臻占是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和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禾9S为母本、明轮臻占为父本选育的适合在桂南作早稻种植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剑叶直且内卷、不易倒伏、产量高且稳定、米质较优且口感好,于2024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