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ranklist paperranklisttupian paihangpage

下载排行

Top 10 Top 30 Top 50 Top 100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袁隆平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0125)1超高产水稻的概念什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迄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定义,因此各家各派提出的产量指标并不相同。1980年日本制定的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要求在15a内育成比原有品种...

1997 年 06 期 ;
[下载次数: 7,882 ] [被引频次: 1,268 ] [阅读次数: 18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

袁隆平;

事物的发展无止境。杂交水稻经历了从第1代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到第2代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在研究攻关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同时,提出了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将沿着第4代C4型杂交水稻和以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第5代杂交水稻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2018 年 05 期 v.33;No.192 ;
[下载次数: 3,965 ] [被引频次: 49 ] [阅读次数: 25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耐盐碱水稻研究进展与展望

马国辉;郑殿峰;母德伟;王奉斌;戴其根;魏中伟;冯乃杰;王才林;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盐碱土国家,90%以上为内陆盐碱地,可利用耐盐碱水稻种植的盐碱地约1 000万hm2,加强耐盐碱水稻的研发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盐碱地分类、水稻盐碱逆境伤害特征、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国内外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耐盐碱水稻栽培管理与盐碱地土壤修复、水稻耐盐碱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耐盐碱水稻的发展策略,即通过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充分利用耐盐碱水稻杂种优势与分子技术培育耐盐碱力强的水稻品种,集成水稻盐碱地土壤改良和高产栽培技术,在中国盐碱地可种植区域打造“第二粮仓”,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

2024 年 01 期 v.39 ;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ZDKJ202001); 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2021KCXTD011)
[下载次数: 3,495 ] [被引频次: 36 ] [阅读次数: 34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

袁隆平

1987 年 01 期 ;
[下载次数: 3,254 ] [被引频次: 813 ] [阅读次数: 14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AFLP的原理及其应用

王斌;翁曼丽;

AFLP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起源、基本原理、技术程序和应用范围及前景进行了介绍和描述

1996 年 05 期 ;
[下载次数: 2,296 ] [被引频次: 324 ] [阅读次数: 16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富硒水稻的研究意义与进展

张现伟;郑家奎;张涛;杨莉;杨松涛;唐江云;金良;邹寒艳;

富硒功能水稻具有富硒、优质、保健、防病、安全等特点,从硒与人体健康、硒与水稻生长发育等方面概述了富硒水稻的研究意义,综述了富硒水稻在栽培、育种、遗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富硒稻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09 年 02 期 v.24;No.135 ; 四川省“十一五”攻关项目;; 四川省农科院青年基金项目(2007QNJJ/018)
[下载次数: 2,260 ] [被引频次: 94 ] [阅读次数: 7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

胡忠孝;田妍;徐秋生;

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积的67.97%,但杂交水稻面积及其占水稻面积的比例在1999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2013年维持在1 617.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3.37%;1996—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数量由133个增加到532个,而单个主要品种的平均年推广面积则由11.01万hm2下降到2.36万hm2,品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突破性品种匮乏;1996—2013年两系杂交水稻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由0.92%上升到33.59%,两系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杂交粳稻的年推广面积维持在20万~26万hm2,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1%1.5%的极低水平,杂交粳稻在杂交水稻中的地位还极其微弱。

2016 年 02 期 v.31;No.177 ;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201403002-4);;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 湖南省重大专项(2015NK1001)
[下载次数: 2,215 ] [被引频次: 118 ] [阅读次数: 49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水稻耐盐碱的生理机制及育种策略

姚栋萍;吴俊;胡忠孝;柏斌;庄文;李建武;邓启云;

综述了盐碱环境对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和盐碱胁迫下水稻应答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为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提出了育种策略。

2019 年 04 期 v.34;No.197 ;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18NK1010)
[下载次数: 2,058 ] [被引频次: 53 ] [阅读次数: 7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水稻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鸿波;吴朝晖;

水稻根际微生物即水稻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区域内的微生物,它对水稻生长、营养和健康有重要影响。对国内关于水稻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水稻自身因素(品种、根系分泌物、生育期和转基因)和外界因素(重金属与多环芳烃、栽培管理方式和环境变化),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018 年 04 期 v.33;No.19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565)
[下载次数: 1,976 ] [被引频次: 26 ] [阅读次数: 10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有益微生物作用机理及微生物菌肥的应用前景

袁雅文;

有益微生物能改善土壤状态,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株抵御病害的能力,在农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总结了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机制;综述了微生物菌肥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进展及优缺点;最后对微生物菌肥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2 年 04 期 v.37;No.215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J3242);; 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KQ2014175)
[下载次数: 1,960 ] [被引频次: 39 ] [阅读次数: 13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