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耐盐碱水稻研究进展与展望
马国辉;郑殿峰;母德伟;王奉斌;戴其根;魏中伟;冯乃杰;王才林;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盐碱土国家,90%以上为内陆盐碱地,可利用耐盐碱水稻种植的盐碱地约1 000万hm2,加强耐盐碱水稻的研发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盐碱地分类、水稻盐碱逆境伤害特征、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国内外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耐盐碱水稻栽培管理与盐碱地土壤修复、水稻耐盐碱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耐盐碱水稻的发展策略,即通过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充分利用耐盐碱水稻杂种优势与分子技术培育耐盐碱力强的水稻品种,集成水稻盐碱地土壤改良和高产栽培技术,在中国盐碱地可种植区域打造“第二粮仓”,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
富硒水稻的研究意义与进展
张现伟;郑家奎;张涛;杨莉;杨松涛;唐江云;金良;邹寒艳;富硒功能水稻具有富硒、优质、保健、防病、安全等特点,从硒与人体健康、硒与水稻生长发育等方面概述了富硒水稻的研究意义,综述了富硒水稻在栽培、育种、遗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富硒稻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
胡忠孝;田妍;徐秋生;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积的67.97%,但杂交水稻面积及其占水稻面积的比例在1999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2013年维持在1 617.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3.37%;1996—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数量由133个增加到532个,而单个主要品种的平均年推广面积则由11.01万hm2下降到2.36万hm2,品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突破性品种匮乏;1996—2013年两系杂交水稻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由0.92%上升到33.59%,两系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杂交粳稻的年推广面积维持在20万~26万hm2,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1%1.5%的极低水平,杂交粳稻在杂交水稻中的地位还极其微弱。
水稻耐盐碱的生理机制及育种策略
姚栋萍;吴俊;胡忠孝;柏斌;庄文;李建武;邓启云;综述了盐碱环境对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和盐碱胁迫下水稻应答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为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提出了育种策略。
水稻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鸿波;吴朝晖;水稻根际微生物即水稻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区域内的微生物,它对水稻生长、营养和健康有重要影响。对国内关于水稻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水稻自身因素(品种、根系分泌物、生育期和转基因)和外界因素(重金属与多环芳烃、栽培管理方式和环境变化),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有益微生物作用机理及微生物菌肥的应用前景
袁雅文;有益微生物能改善土壤状态,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株抵御病害的能力,在农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总结了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机制;综述了微生物菌肥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进展及优缺点;最后对微生物菌肥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